235.祸起萧墙
“祸起萧墙”典出《论语·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萧墙,古代摆在宫室内,起屏蔽作用的矮墙,用于比喻发生内乱。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将要攻打邦内小国颛臾。冉有、子路二人来到孔子府内,将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很气愤,责备二人:“你们作为季氏的家臣,不但没有尽到辅佐的责任,还支持季氏倚强凌弱,对颛臾兴不义之师,你们枉我昔日教导。如今,季氏要对颛臾动武,恐怕季氏最大的忧愁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啊!”果然,孔子说出这话不久,季氏兄弟间便发生了矛盾。后来,“祸起萧墙”便被用作内部发生祸乱之典。
236.鸡鸣狗盗
鸡鸣狗盗,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典出《史记·孟尝君列传》。齐国孟尝君带领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想让他担任相国,孟尝君被迫留了下来。可是秦国的大臣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因为他的根基在齐国,不会真正地效力于秦国。秦昭王于是将其软禁起来,并准备将其杀掉。孟尝君得知后,向秦昭王最宠爱的妃子求助,妃子以得到齐国那件举世无双的狐白裘为答应的条件,可是那件狐白裘孟尝君已经献给了秦昭王,正好孟尝君手下有个宾客善于钻狗洞盗东西,于是把狐白裘盗了出来,送给妃子。经妃子劝说,秦昭王决定过两天为孟尝君饯行。孟尝君不敢再等,当下立即出走。到函谷关时正值半夜,秦法规定,鸡鸣才开关,有一个宾客就学起了鸡鸣,引得雄鸡们都叫了起来。于是关门得开,他们顺利地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