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建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待解问题
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粤地九市和港澳文学界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的东风,相互之间的文学交流逐渐获得共同主题,打造“大湾区文学”的构想未来可期,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形塑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
第一,如何确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内在规定性?粤港澳“9+2”地区虽然在地理上山水相连,在文化上同根同源、人文相通,在属地人口的社会关系上血脉相牵、人事相连。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湾区内部特别是大陆九市与港澳在许多现实的层面上又存在极大差异,文学的形态和内在气质更是大相径庭。面对千差万别的文学事实,“大湾区文学”相对统一的内在规定性如何去界定?又如何去寻找乃至建构起“大湾区文学”的内涵和意义边界呢?这是亟待去思考和去寻求解决路径的问题。是强力将三方的力量糅合到一起,以标准化、政府化的模式去打造和形塑具有符号化、象征性的示范文艺作品,并以此为方向,把文学生产导入到一个统一的机制,还是尊重当下的差异,积极搭建平台或拆除三地之间的人为阻隔机制,让差异导致的冲突和焦虑缓解,日益转化为对本土的归属感,让大湾区各地在长期的共生互补之后形成相对一致的精神认同,再在此基础上去建设和确认“大湾区文学”的内在规定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