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评、史抄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史书在汉代尚不发达,数量也少。魏晋以后,随着史学的发展繁荣和史书数量的增加而空前兴旺起来。这一时期的史评,除了纪传体史书中的序、论、赞外,一批专门的史评著作相继问世。其类型又分两种:一是评论史事或人物,如诸葛亮《论前汉事》,晋傅畅《晋诸公赞》,宋范晔《汉书赞》、《后汉书赞》,魏曹植《列女传颂》等。二是评论史书,如晋何常侍《论三国志》、徐众《三国志评》、王涛《三国志序评》及梁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史传篇》等。《隋书·经籍志》著录该时期的史评共达60卷以上。史抄主要是节录卷帙浩繁的正史、地理和谱牒之书,数量也不少,如葛洪《汉书钞》,张缅《晋书钞》,陆澄、任昉、刘黄门分别撰述的《地理书钞》及无名氏《扬州谱钞》等,总卷数在100以上。
四、地理方志的拓宽与丰富
与前代相比,这一时期的地理方志类史书也有新的突破,不仅范围大为拓宽,内容日臻丰富,而且门类众多,体制多样。以门类而言,有记全国地理的,如《太康土地记》;有记区域地理的,如晋贺循《会稽记》、蜀谯周《三巴记》;有记都邑地理的,如晋陆机《洛阳记》、宋刘损《京口记》;有专记一地山川或风俗、物产的,如齐宗测《衡山记》、晋周处《风土记》、吴万震《南州异物志》等;还有专记宫室、庙宇、墓冢的,如《三辅黄图》、《洛阳伽蓝记》、《圣贤冢墓记》等;亦有记外国情况的,如释法显《佛国记》、释法盛《历国记》,等等。以体制而言,有志、注、图、记、簿、传,还有故事、旧事、图赞、书抄等。由于这一时期地理方志书数量很多,而每种书的卷数甚少,不便保存和留传,于是有人将之整理编撰为大型地理著作,如南齐陆澄合《山海经》以来160家,按地区编为《地理书》149卷、目录1卷。梁代任昉又在陆澄《地理书》的基础上增加84家,编成《地记》252卷。可惜这些书大都亡佚,直到清代,才有人作些辑佚的工作,如王谟的《汉唐地理书钞》等,使人略知其梗概。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和常璩《华阳国志》是该时期地理方志的杰出代表作,反映出这类史书的水平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