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门”(即归宁),大约择双日子,如婚后第二、四、六等日。回门日,新妇须于黎明前登车上路,新婿则可日上三竿,始着衣冠继往。岳父家照例设宴款待,而后双归,归时则不得迟至日落。
此外,按照满族的风习,新妇在下地后,一切礼节完毕,即于西间跳神吃肉。新婚夫妇于神殿东间须住满一月,始回卧室,其陪嫁之妆奁,均置于卧室内。
(三)帝后的丧葬礼制
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和主宰,因此,他的丧事在清代称为“国丧”,全国上下都要为之服丧。皇帝死后,在上谥号入葬之前称为“大行皇帝”。死之当日要进行“小殓”。继嗣皇帝、诸皇子、王公、百官、公主、福晋以下,宗女、佐领、三等侍卫、命妇以上,男摘冠缨截辫,女去妆饰剪发。小殓后,当日或次日,或过几日进行“大殓”丧仪。定制:命亲王以下,有顶戴官员以上,和硕福晋以下,佐领三等侍卫妻以上等人,均要到乾清门内瞻仰大行皇帝遗容。近支王公、公主、福晋等人,则要到乾清门内丹陛上,随嗣皇帝举行“大殓礼”。清制:皇帝、皇后用的棺木均用稀有的梓木(或楠木)制作,故称“梓宫”。梓宫必须按规定漆饰四十九次,四周由喇嘛敬缮西番字样,梓宫外边浑饰以金,内衬织金五色梵字陀罗尼缎五层,各色织金龙彩缎八层,共十三层。大殓后,灵堂设在乾清宫内,正中宝床上停放梓宫。由于明清两代,乾清宫均属皇帝的寝宫,皇帝在此停灵,含有“寿终正寝”的意蕴。在此期间,要向国内外颁发大行皇帝的遗诏,诏到各省时,文武官员要摘冠缨、穿素服,至郊外跪迎。从遗诏到时算起,二十七日后除服,百日内不准嫁娶和作乐。“遗诏”还要送往蒙古诸部及朝鲜、琉球、缅甸等国。此外,大行皇帝梓宫在乾清宫停放时间不宜过长,后奉行移殡或景山,或雍和宫暂安,移时要举行“启奠礼”、“奉移礼”,在梓宫未入地宫安葬前,还要举行多次祭奠活动。除初祭、大祭、释祭外,满二十七日行“释服礼”,满月初行“初满月礼”,继之要行“二满月礼”、“三满月礼”,满百日行“百日礼”;遇清明节行“清明日祭礼”,七月十五行“中元礼”,十月初一行“奠献礼”,遇大行皇帝生日行“圣节致祭礼”,年终行“岁暮礼”,恭题神主升祔太庙和奉先殿时,行“恭题神主礼”和“升祔礼”,满一年、二年时,均行“周年致祭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