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对方为话题
人们往往千方百计地想使别人注意自己,但大部分的“成绩”都令人失望,因为他人不会关心你、我,他人只会关心他自己。因此,以对方作为谈话的开端,往往能令他人产生好感。赞美陌生人的一句“你的衣服色泽搭配得真好”,“你的发型很新潮”,能使对方快乐并缓和彼此的生疏。也许,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说这话的勇气,不过我们可以说:“您看的那本书正是我最喜欢的。”或是“我看见您走过那家便利店,我想……”
4.攀亲认友
这个办法虽然不太被推崇,但实用性却非常强。通常,只要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做一番认真的调查,就能找到或明或隐、或近或远的亲友关系,如果见面时再“拉上”这层关系,就能一下缩短心理距离,使对方产生亲切感。
三国时代的鲁肃就是一位攀亲认友的能手。他跟诸葛亮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你哥哥诸葛瑾的好朋友。”就凭这一句话便使交谈双方心心相印,为孙权跟刘备结盟共同抗击曹操打好了基础。
有时,对异国初交者也可采用“攀亲认友”的方式。1984年5月,美国里根总统访问上海复旦大学。在一间大教室内,里根总统面对100多位初次见面的复旦学生,他的开场白就紧紧抓住彼此之间还算“亲近”的关系:“其实,我和你们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的谢希德校长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呢。照此看来,我和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此话一出,全场鼓掌。短短的几句话,增加了彼此间的友好,这段开场白可真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