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些大臣的逻辑是:身为太皇太后非要立8岁的小孩子当皇帝,肯定是想“垂帘听政”,独揽大权。但是张太后果断拒绝了这些人的请求,并且将辅佐新君的任务交给了内阁。并表示:“祖宗之法不能破坏。今天下太平,没有紧急的事务,只要勉励皇帝不断学习,同时委任厚道的大臣辅佐就行。”由此群臣上下无不佩服张太皇太后。除此之外,张氏还时常劝英宗皇帝要一心向学,在政务上则要委任股肱之臣。事实上,自英宗即位到张太皇太后于正统七年去世,在大明朝廷上形成了一个以张太皇太后为核心的辅政团体,团体主要成员包括英国公张辅和杨士奇、杨荣、杨溥及礼部尚书胡濙等人。
可以说,在张太皇太后辅政的这几年,大明朝仍然在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但是在这一时期宦官势力开始逐渐抬头了。本来明太祖朱元璋在即位的时候,吸取前代宦官祸国的教训,专门铸造了块铁牌,并且上面刻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在明太祖时期和建文帝时期,对于宦官的压制力度是极强的,不然在靖难之役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大批宦官像燕王传递军情消息的现象。但也正是因为宦官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功劳,所以从朱棣开始便大力任用宦官做事,明成祖时期比较著名的太监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郑和下西洋里的郑和。不过,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都是成年后即位,所以宦官对他们的影响不是很深,他们仍然能控制住朝中宦官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