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是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的一段蓬勃发展时期。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虽不是最早把京剧带出国门的人,却是中国向外国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之一,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人。一生曾应邀出访十余次,先后访问过日本、美国、苏联、英国、德国、意大利、埃及、印度、朝鲜等国。走出国门后,传播中国文化的理念逐渐从自发变成了自觉。他把中国戏曲艺术的影响力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京剧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在梅兰芳向世界传播京剧的同时,程砚秋带着探索京剧改革道路、了解西方戏剧状况的使命,自筹资金考察欧洲,用另一种形式让京剧和世界文化进行交流。从1932年至1933年,历时14个多月,先后途经苏联的莫斯科,法国的巴黎、里昂、尼斯,德国的柏林,瑞士的日内瓦,意大利的米兰、罗马。程砚秋考察的范围极为广泛,大凡编剧、导演、表演、音乐、灯光、舞台美术、艺术教育、剧院管理、剧场建筑等,无不涉及。搜集剧本两千余种,图片五千多张,有关书籍七八百种。大至文艺思潮,小到具体技术,尽在关注范围之内,“对东西方戏剧的化妆术、发音术、动作术、表情术的异同点,做了一个比较的观察”。回国领导“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摈除科班封建式的教育体制。在法国尼斯召开的国际新教育会议上,以中国代表的身份,作了《中国戏曲与和平运动》的专题发言。此发言全文由世界编译馆排印成册。回国后撰文发表《赴欧考察戏曲音乐报告书》,主张借鉴吸收西方的艺术,提出有关的19个问题,其中对导演、表演、音乐、舞美作了重点阐述。时过70余年,重读该报告仍感到思想超前,所提的问题至今仍须努力解决。